民族歌剧《运河谣》:“一条运河”唱十载

  一条运河唱十载,以河为引现情韵。4月14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在首演10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2。

  歌剧《运河谣》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描述剧里面的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己为人的人性大爱。该剧自问世以来,历经五轮热演,以跌宕的剧情、清雅的舞美呈现和优美的旋律深受观众的喜爱。剧中,“我们是运河的流水”“运河谣”“灿若星辰的目光”“你在哪里啊,红莲”等唱段被广为传唱,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

  作为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集结了作曲家印青,编剧黄维若、董妮,导演廖向红等国内一线艺术家团队。创作前期,编剧、导演一行人从运河的源头——杭州拱宸桥,一路北上,对运河沿岸的5个城市进行了实地采风,寻找宝贵的实物原型,收获了大量鲜活的视听形象。

  黄维若经过5次创意稿和14稿剧本的修改,最终以京杭大运河的人文背景为基础,展现了一个具有浪漫气息、抒情风格的剧情故事:明代万历年间,江南书生秦啸生、唱曲艺人水红莲、带着孩子的盲女关砚砚,在运河之上辛苦讨生活,在历尽命运的跌宕起伏之后,水红莲为救秦生与关砚砚母子,火烧恶霸之船,个人选择葬身火海。黄维若表示:“虽然这一个故事是虚构的,但运河儿女的性格与情感,却是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这其中最耀眼的就是人性的善良。”

  印青为该剧谱写了细腻、动人的优美音乐。在“宣叙”和“重唱”方面,印青依据汉语四声和民族唱法等特性,在曲式结构上做了很多探索,力求强化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其中,雷佳演唱的“运河谣”“来生来世把你爱”和王宏伟演唱的“你在哪里啊,红莲”等情感强烈、体现运河儿女气节的咏叹调极具张力,体现了人间真情和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

  此外,体现全剧主题的合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悠扬动听,仿佛千年的运河在诉说着人间的百态;“拉纤歌”“船工绞盘歌”则荡气回肠、动人心魄;而“彩龙船”和“大豆白米花生”等合唱则充分体现了运河南北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印青认为,写“运河”要有力度和史诗感,体现出气节,而写“谣”必然要亲切好听可以传唱,两者缺一不可。

  在导演的二度创作中,廖向红一方面继承了我国民族歌剧的优良历史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创作方法与技巧,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到民族性、现代性、亲民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演出10年来,每次复排都在不断修改完善,力求让作品更加完美。为了本轮演出,印青历时两个多月,对全剧曲谱进行重新修整编配,以更细腻、完整、丰盈的音乐表现方式,将剧中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精神境界予以更为立体的呈现。(刘 淼)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